第232章 文庙谈判 (第1/2页)

加入书签

赵孟启扫了士绅们一眼,笑了笑,没再多说什么,转身信步往大成殿走去。

这座文庙最早还是范仲淹任知州时修建的,同时把府学也并作一起,开创了庙学合一的体制,其他各地纷纷效仿,沿用近千年。

此时的文庙占地近两百亩,有两百一十三间屋宇,为江南学府之冠,到了后世就只剩六分之一的面积了,并且大多建筑都是多次重建过的。

当然,范仲淹修建的那些建筑,也已经毁于金兵之手,赵孟启眼前这座大成殿,是绍兴十一年重建的,历经一百一十多年风雨,依然庄重雄伟。

步入殿中,殿堂很是宽广,赵孟启缓步行至孔子画像前,仰头看去。

画像一丈多高,画中的孔子高大伟岸,谦和有礼,双目炯炯有神,照亮华夏数千年。

天不生仲尼,万古如长夜。

画像上方,悬挂这三块烫金牌匾,正中这块,上书‘万世师表’,右边‘斯文在兹’,左边‘圣集大成’。

赵孟启一身戎装,甲胄森然,若是孔子有灵,见此情形,不知该作何感想。

据说,孔子老爹是鲁国猛将,他自己身高九尺多,也是昂藏有力,想来对武人并没有什么偏见吧。

赵孟启心中想着,随即揖手三拜,不管儒学变迁功过,孔子本人还是很值得尊敬的。

拜完孔子,赵孟启慢慢参观起整个大殿。

殿中环墙陈列着许多石刻,有孔子弟子图、孔子圣迹图、孟子圣迹图,还有石雕的经书,《论语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、《诗经》,最令赵孟启眼前一亮的,是‘天、地、人、城’四块石碑。

天是《天文图》,世界上最古老的古刻东方星象绘测图,图下还有文字,概括了此时华夏人对天文的认知。

地是《地理图》,应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刻华夏全国性地图之一,华夏山河一览无遗。

人是《帝王绍运图》,一张以帝王为中心的历史图表,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此时的官家赵昀为止,道尽兴衰治乱。

三幅图的作者都是黄裳,不是写《九阴真经》那个黄裳,而是宋宁宗还是太子时的老师。

他为了教授赵扩,花一年多时间制作了八种教学图案,这些便是其中之三,为王致远所得。

八年前,王致远任职浙西提刑司,便拿出来刻碑于此,还把帝王图补到了今上。

城是《平江图》,刻的就是此时的平江城平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: 带着美女闯三国 带着AI去穿越 云尧长歌 三国突将 大唐:九五至尊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大明:老朱偷看我日记,绷不住了 莲花楼之与君同逍遥 天幕:海外遍地银山金树,速抢 我在红楼改气数 无敌县令: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大唐:灵气复苏,全民修仙! 行走在元朝末年 穿越原异界寻仙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? 极品皇太子,我一人征服满朝文武 圣宇王朝3紫辰锋芒 开局: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 一剑九花 唐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