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章 饥饿的唐帝国,解决运粮问题 (第1/1页)

加入书签

在商讨了大唐中央钱行和禁苑新兵开拔后,只余下一个议题,那就是大唐粮司工作的开展。

为了未雨绸缪以应对接下来贞观开年几年的天灾,李世民和李长河想方设法成立了粮司,不过工作如今开展的并不顺利。

拿长安和洛阳周边举例,很多地主和有粮大户不愿意将手中粮食交出来。

他们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,那就是关中地带本身缺粮。

一旦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事,粮食就是最重要的东西。

人是铁饭是钢,人不吃饭,那是要死的,而如今时代粮食产量并不高,关中地区土地更是承载力有限,更是没有化肥辅助,粮价本就高。

大多数时候关中长安的粮食需要外运,大多来自中原,江南湖广地区。

但因为大唐历经多年战乱,所以中原地区的产粮区人丁稀少,产量不足。

而且长安所处地方乃是“四塞之中”。

长安南面是秦岭、东面是崤山山脉。

虽然邻近富庶的四川盆地、华中平原,但在古代的交通技术下,想要翻山越岭运输大批粮食,耗费巨大,并不可行。

大多时候需要从江南和湖广运输,虽然有运河,但是每次运输时间巨长,最少半年,而且这还是运输到洛阳的时间。

洛阳作为一个中转站,粮食不缺,甚至是堆积如山,但是从洛阳运输到长安,那可就惨了。

尤其是黄河三门峡市一带。

存在神岛、人岛、鬼岛、炼丹炉、梳妆台、砥柱山等多个岛屿及半岛状礁石。

这些礁石将整个水道切割为名为:鬼门、神门、人门的三股急流。

成语:中流砥柱说的便是其中最大的一块礁石。

因此运粮船只在经过此处时,极易触礁倾覆,每年损失的粮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在这里损失的,人粮皆损!

那有没有可能把这些礁石弄掉,当然这个想法从东汉就有了,但终因时代局限和技术难度过大而放弃。

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才用炸药炸平了大部分礁石,至此天堑变通途。

因此,从水路运往长安的粮食,到了三门峡一带,要不转走陆路,要不就冒着巨大的风险穿过三门峡。

但这种情况下,无论选用哪一种方式,所耗皆巨,其成本高于粮食本身价格。

这种情况在大唐初期还不严重,但随着人口增长,土壤盐碱化和土地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章
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: 莲花楼:十年生死不思量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大宋:大明没想到吧,我还活着 三国:星火燎原,平民崛起! 全日谈赵子龙演义 楚汉群英传 雪影楼传奇 大唐小说家 三国:封地爆兵,百万铁骑绕帝都 墓地睡觉,赠送道侣。 科幻天庭,大秦我包揽金榜 大唐广播站2 大周门阀 乱世小土匪 明末:朱由检知道什么叫科技吗? 狂妃来袭:腹黑王爷诱入怀 大明:我能复制战略物资! 寒门霸图 被老丈人嫌弃,我说莫欺少年穷 大楚第一赘婿